剪刀、石頭、布:生活中的賽局理論



最近為了瞭解什麼是「賽局理論」,借了好幾本書,最後覺得這本最實用而且淺顯易懂,作者跟翻譯都很好,當作笑話看也不錯(),非常推薦給大家XD

「賽局理論」其實就是「與人互動的策略」後精簡下的最基本理論。看似理性下所做的決定跟策略,實際上後頭包含著人心的衡量。

比如納許均衡(Nash equilibrium),就是雙方均已選擇一種策略(比如某個總統號稱上台後要保障勞工權益,所以被眾多支持她的選民拱上台,因為彼此都選擇了策略),如果任一方獨自改變策略(上台後工時並沒有減少),沒有維持均衡,就會使情況惡化(大遊行,民調下跌)

但維持均衡很難(先別嫌棄它是理論),因為自身利益總(上台後的財團巴結)是會誘惑我們放棄最適當的合作策略(財團的選票較穩當),而陷入較不利的情境中(隔年的黨員選舉跟著被拖下水)

要怎麼解決呢?本書提供3種方針:1) 改變我們的態度(用自身道德來約束貪婪)  2) 訴諸善意的威權人士(所以柏拉圖才覺得哲學家領導群眾最適合) 3) 能自動運作的策略(不想兩段式左轉的機車就是為了貪小便宜而打破規定)

雖然上述都很沒用,但無論如何,「理性」是最好的溝通。
比如人都很強調「公平」跟「選擇權」,所以「我切你選」策略(哥哥來切蛋糕,弟弟可以選擇要哪塊蛋糕),就是所謂的「大中取小」(minimax)原則(查看各種選擇會造成什麼損失,然後在依照自身決定怎樣讓損失最小化)。但這個方法如果超過兩個人(隔年多出個妹妹的話),就無法成功。

囚犯困境之外的六大困境還包括:
1)      公共財的悲劇:多人的囚犯困境。比如看電影應該要花錢,但你為了自身利益,上網看盜版。越來越多人採用相同策略,累積起來就不堪設想。氣候暖化等都是此類。

2)      搭便車:比如雖然我也覺得採礦很不好,但我沒有去參加抗議。採礦經由別人的抗議得到停止,我這個明明沒出到任何力量的人搭了便車,得到了同樣的利益。這叫楷油者(bludger),解決方法就是讓搭便車的風險越來越高,或者改變獎勵制度。之前華航抗議,有些空服員沒加入工會或沒參加抗議的,就無法享受到抗議之後爭取到的福利就是如此。

3)      膽小鬼賽局:先動就輸了。這就是為什麼政治上常常出現僵局(比如大巨蛋),只要有人退讓,就會形成偏向另一邊的納許均衡,但若無人退讓(朝鮮跟美國),也有可能是毀滅性的結局(戰爭)。生活上的僵局用「笑」化解的機率比較高(比如冷戰十多天的夫妻);還有可以用「鷹鴿賽局」解決:偶爾假裝進攻、偶爾又突然跑掉,比如相撲比賽。面對僵局,只能持續溝通,就會有協調的空間。

4)      自願者困境:群體中,第一個站出來的人會犧牲,但剩下的人會得到好處。所以如果沒有人願意站出來,人人皆輸。比如聽到隔壁有小孩在哭泣,大家都害怕是家暴,但如果每個人都在等人打電話,小孩如果真被打死了怎麼辦?這個情況是考驗所有人的默契XD 解決方法是「謝林點」(Schelling Point),意思是「依賴各種明顯或不明顯的線索,猜測其他人會怎麼做」。博愛座就是最佳典範XDD每次都是大家等著誰先把位子讓出來。但像小孩家暴這種事,一時間無法看出到底有沒有人打電話怎麼辦?那就「不要假設其他人是理性的,而要假設他們偶爾就是會犯錯」(顫抖的手假設,trembling hand assumption。所以除非你跟鄰居有默契,不然還是先打電話吧。

5)      兩性戰爭:會取這個名字是因為當年的例子是用「老公想去看球賽,老婆想去逛街,但都不想分開進行」。解決的方式,是同意用隨機方式來決定。

6)      獵鹿問題:來自盧梭的故事,有一群村民去獵鹿,如果要成功獵鹿,每個人都要堅守崗位,但假如有人看到野兔子而追過去。即使同伴獵不到鹿,也不在意。這其實是個隱喻,講的是社會合作跟個人自由。「真正的自由,是放肆部分的個人自由,好讓全體都獲得自由。所以就是每個人都放棄抓兔子,一起合作獵雖然不一定獵得到的鹿。作者舉例中國政府限制西藏人民言論自由,隨時會被鄰居檢舉,要獵的鹿就是「說話的自由」,兔子就是「檢舉之後的獎賞」。要從獵兔轉為獵鹿人,必須讓一整群人,以協調的方式來達成這個目標,並且不能改變心意。連作者都說這很難XDDD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Netflix紀錄片「極簡主義:記錄生命中的重要事物」 --- 學會珍惜在乎的事不盲從

親情解鎖 - 溫柔的包容

《沙丘》- 美麗的序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