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沙丘》- 美麗的序章


我相信小說沙丘一定是一部史詩鉅作,但以一部電影來說,我沒有很投入《沙丘》電影。沒有在看完後的第一眼對它一見鍾情,但導演已做到會吸引人繼續看下去的目的。

以下就來分析一下自己,為什麼沒這麼愛電影《沙丘》。

暴雷分析:

攝影:

這部分是無庸置疑的好。裡頭很多鏡頭都非常美,我尤其喜歡主角好不容易被拖到飛行器上,從上空心驚膽顫地看到沙地出現一個凹陷的大洞,巨大的香料收集車如一塊小石頭被吞噬。主角們的身影擋住了沙蟲,讓觀眾無法直視沙蟲的真面目。一般的處理方法可能是特寫,或者用對比尺寸 (比如讓飛行器像隻蒼蠅在沙蟲的嘴巴附近盤旋啊等等) 的方式讓觀眾了解沙蟲的巨大及威脅性,但導演沒有這樣處理。除了是為了拉高之後沙蟲還會出現的期待感外,我覺得從主角的背後看到沙蟲,有種「如果我是旁邊另外一架飛機,這就是我看到的樣子」的模擬感,會更震撼。

另外一個鏡頭,就是被刺殺成功,一息尚存的雷托公爵被脫光,癱坐在長型會議桌的一端。鏡頭拉開,牆邊站滿了敵人,但大家都離得他遠遠的,只剩下他孤獨一人,導演還放大了他喉嚨發出斷斷續續的呻吟,細微地迴盪著。

不管脫光是為了帶入耶穌意象、還是為了表示哈肯能家族的卑鄙,我都覺得這個死亡鏡頭,真的非常厲害,完全帶出一代梟雄殞落的蕭瑟。

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鏡頭,但就不再一一道來,不然就變論文了。

對白:

我也很喜歡裡頭的對白,每個對白都有做到它賦予的功用,該解釋的劇情,該透漏的背景故事,都很到位。我能感覺到導演為了解釋龐大的故事背景,下了多少功夫,對每句話有多精雕細琢。但也導致這樣,對白失去了靈魂。很多幕都是為了解釋而出現的。比如男主角跟葛尼對打,還有一開始跟母親早餐那段,很明顯就是為了跟觀眾說,防護衣跟魅音的作用。

我還無法了解什麼是好的對白,但單純只做到解釋效果,只是對白最基本的功能而已。

故事情節:

我覺得這就是我無法很喜歡很喜歡這部片的原因了。

沙丘的偉大,可能要去了解它之後發生的冒險,所以要去看小說,要去看劇透。但從我看完電影後到現在,我沒點開任何解析影片。

因為第一個,我覺得這樣會破壞導演精心鋪成的梗。

第二,我覺得小說跟電影是兩個不同的作品,了解小說,不代表就等於電影一定要這樣做,而且過多的期待,反而無法真正了解電影這個載體所擁有的侷限與優美之處。

第三,就是我相信電影的獨立性,所以如果要看小說才能看懂電影,我覺得這就代表了電影的失敗。有點太嚴苛喔XDD但因為我相信沙丘導演丹尼·維勒納夫的功力,他可以做得到,我也完全放心進入他獨特的個人解釋,不會怕自己缺乏故事常識就迷失。一如當初魔戒三部曲,如果沒看過小說,難道會看不懂電影嗎?

因此,我沒有很喜歡這部片,就是因為它還不是完整的,有太多未解的謎題跟太多伏筆(為什麼有日本紙傘?為什麼沙蟲出現的時候天色突然變暗?為什麼男主角的預知夢不完全正確?),要看到下部才能評論說它到底是不是神作。但我又不想讓暴雷破壞期待度跟可以自己去體會跟挖掘的完整性,所以目前持保留態度。

想當初魔戒也是看完第三部才愛上的說。那愛意之猛烈,真是嘖嘖XDD

當然,還有選角啦,美術啦,音樂啦,意象啦,都非常值得討論。的確是部不去大螢幕看就太可惜的作品。

期待導演能讓我再度重溫當年的年少輕狂。敲碗敲碗~~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原子習慣》- 我們都有「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模樣」的能力

《最後一次相遇,我們只談喜悅》 - 喜悅是一個面對世界的方式

為什麼要把書清掉?